"/>
400-8070-516
商城導航
  • 商城產品
  • 塊塊補漆
  • 年檢車務
  • 洗美裝飾
  • 貼膜改色
  • 機修保養
  • 汽車精品
新聞詳情

最真實全面的解析-汽車后市場O2O之一

382
發表時間:2018-07-17 00:00

最真實全面的解析-汽車后市場O2O之一


   今天我們知道北京有馬拉松比賽,來的時候交通很堵,霧霾狀況也很嚴重,原因大家可想而知,就是車太多。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整個中國汽車銷售和保有量的狀況,2013年中國汽車的銷售量是2000多萬輛,但增長趨勢最近三年在趨于緩和。而汽車的保有量在2013年的時候,已經達到1.3億輛,這個量差不多相當于美國現在保有量的一半,2005年的時候保有量還只有3000萬輛,2009年突破了一倍,到6000萬輛,2013年再次翻倍,這個數量已經很大了。

   第二,整個中國市場,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整個市場的分布很不均勻,大家經常說北上廣深不是典型的中國,大家在做汽車后服務的時候可能也要面臨這個問題,要研究清楚你的切入市場到底在哪,從哪個地區切入,我們看到在北京整個的汽車保有量是550萬輛,上海汽車保有量是220萬輛,但北京的汽車千人擁有量是245,而上海的汽車千人擁有量是89,而全國來看平均的千人汽車擁有量是90多,所以一對比,北京交通這么擁堵理由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創業者或者投資者看這個市場的時候還要看準地區差異,選準地區很關鍵。

   再看一個數字,目前這1.3億輛汽車平均的用車的車齡大概到了3.23,這個數字在背后意思是,新車的質保在4S店,兩到三年之后出了質保期,很多汽車消費者開始有了脫離4S店的選擇,所以綜合說,對于中國而言,2012、2013是真的汽車后服務市場的元年。

   我們在看中國市場之前,先看一下美國的市場情況,整個美國市場大家如果仔細看一下數字,跟中國市場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一方面取決于兩個國家的汽車發展歷史長短,美國汽車是一個發展100年的一個行業,而在中國可能是還不到十年的行業,在美國兩三億人口,千人汽車擁有量到目前為止到了900多,也就是2/3以上的人都有汽車,另外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城市布局也不一樣,美國是一個公路上的國家,而且整個國家住宅的狀況也不一樣,中國可能還是以樓房為主,美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車庫,等等這一系列的特點,決定了美國市場跟中國不太一樣。

   美國最早出現汽車配件一系列的連鎖,里面包括現在很有名汽車配件及維修連鎖企業,像NAPA,以及包括像1979年的AUTOZONE,其實有一點,在美國市場人們DIY能力走的更靠前一些,可能跟美國人自己喜歡動手這點有關系,另外中國人時間上,比起美國人來說更緊張一點。后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家也慢慢找到一些新的模式,像之前講過的一些汽車配件及維修連鎖企業,開始有自己的電商網站,包括NAPA也開始做自己的線上。在2000年之后陸續又慢慢出現了一些新型的汽車的后服務公司,比較有名的像YourMechanic,它的模式其實很有意思,現在很火的河貍家,本質兩者模式很像。后來在2012年,出現了像UBER等這類圍繞汽車服務的新的應用,移動互聯網正在對美國的汽車后市場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

   我們再看看中國的市場情況,中國汽車后服務變化在2005年之后,在美國很多連鎖機構的進入,以及中國的一些專業連鎖的成立下,慢慢發展起來,整個市場蛋糕越來越大,但水卻越來越渾。一方面發現美國的一些連鎖進入中國發展不是特別好,不接地氣,很多美國的一些機構進中國的時候,甚至不能理解為什么中國有一個汽配城;中國的連鎖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又面臨管理經驗欠缺,各方面原因導致他們的發展也不是特別好。在2010年左右,新型的創業公司也慢慢出現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家可能針對一些線下機構,像成本問題,人員的素質問題等等,有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案,我們發現在2010年一些做O2O上門養護的,包括做O2O平臺的,像車易安,包括直接垂直做服務的,像戈壁投的卡拉丁,一些新的服務公司慢慢涌現出來。(除了互聯網的發展,另一方面原因)對于中國而言,2012年仔細看,千人汽車保有量達到100的水平,達到了一個激活整個市場的狀態,而對北京而言,千人汽車擁有量達到200多,如果想參與這個市場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看一下這個市場的規模,這個數字可能有點夸張,從整個汽車后服務市場細分領域而言,至少是萬億級市場,特別在保養和維修,還有二手車相關領域,查相關數據的話還是非常大的數據。


   (二)產業鏈分析

   第二部分,給大家看整個產業鏈的狀況,在O2O這個行業內,產業的成熟狀況可能是在大家選擇進入哪個行業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最關鍵的一點。整個中國汽車后服務市場,分七個大類,包括養護、維修、改裝、二手車、汽車配件、相關電商,包括金融保險,再細分會更多。怎么看中國(汽車后服務市場)的產業成熟度狀況,對比一個成熟的市場,比如美國市場,汽車后服務市場利潤分配狀況是這樣的,新車、一手車占整個汽車利潤大概20%,接下來20%是零配件,剩下60%是圍繞汽車的后服務,中國現在4S店是汽車后服務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我們發現新車銷售占據利潤貢獻還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利潤率是最低的,汽車后服務這塊利潤率很高,但在整個利潤貢獻上不到10個百分點,對于中國而言,在這樣一次產業升級當中,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就是機遇所在。

   2010年之后,可能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甚至在趕超美國的互聯網發展,對于中國很多汽車后服務的參與者,大家也要看一看在今天這樣一個時間點,大家都在玩一些什么樣的模式,都在怎么樣擁抱互聯網。

   我大概分了三類:最左邊第一類是做服務的,中間第二類做車聯網相關的,最右邊第三類是一些工具、社區類。服務類分的更細一點,做保養汽車美容的,一類做開放類的平臺,還有另一類直接垂直切入服務,除此之外還有些做洗車的,洗車也分成做平臺類和自己干的,接下來還有維修,包括電商,包括汽車金融,汽車金融里面保險占很大部分,底下這部分就是很大的二手車,里面有些大家應該多少有聽說過,像寄售模式的大搜車,我們投資的C2B模式的車置寶,真的是百花齊放,汽車后服務里面,可能最早大家見到的都是做二手車的。而從2012年開始,做汽車維修保養O2O的創業者才越來越多。


   (三)市場痛點與模式分析

   第三部分,現在這個市場痛點在哪兒,都有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在講痛點之前,看整個O2O,不管餐飲類的O2O還是汽車后服務的O2O,大家賺錢的方式基本有三種:第一種是相對開放的交易撮合平臺,比如打車軟件;第二類,直接切入到服務本身,比如易到用車、上門汽車養護的卡拉丁;第三個,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橫向做產業鏈上的某一個環節,做管道賣水的生意,很多餐飲O2O和社區O2O項目,大家都有這樣一種心思,目標都是做最后一公里。

   對于第一類導流平臺模式,最關鍵的挑戰是消費頻次,這個也是對所有平臺項目最大的挑戰,因為所有平臺類公司,其實玩的跟線下的商業地產道理是通的,一定要被經常打開,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商業市場人流很冷淡,那其他生意也不會好,所以對導流平臺而言,初始業務切入方向肯定是一個高頻的服務類型,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做后服務O2O的平臺類公司,大家想的是都是洗車,因為洗車是一種相對高頻的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