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70-516
商城導航
  • 商城產品
  • 塊塊補漆
  • 年檢車務
  • 洗美裝飾
  • 貼膜改色
  • 機修保養
  • 汽車精品
新聞詳情

繼途虎養車之后,為什么汽修連鎖在資本眼里“失寵”了?

928
發表時間:2020-09-03 11:16


【前言】


針對“資本-汽修連鎖”的話題,《汽車服務世界》專門與某創投公司高級投資經理人進行了探討,他坦言:“汽服連鎖也在繼續關注,沒有出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跟途虎有與差異化競爭的企業確實少見。”







知乎上有一個帖子,題目是:《汽車后市場好幾百個億都打水漂了,可為什么資本不敢投鈑金噴漆連鎖?》


相關描述是:“我分析了車后市場尤其是維修保養鈑噴洗車等連鎖店200多家,商業模式幾乎都禁不住推敲,可是前兩年資本呼呼的投,不能理解;我沉淀8年打造核心競爭力,顛覆傳統鈑噴,產能增長三四倍,現在還要跑融資,為什么不來找我?”

而在帖子下方,有汽修行業知友回答:鈑噴市場規模太小,又沒有爆發性,不符合投資邏輯,不是什么生意都適合拿投資的。

這個回帖里,有一個詞值得注意:投資邏輯。筆者將會在后文分析:針對汽修連鎖,資本的投資邏輯到底是怎樣的。

這樣的吐槽,其實不僅限于網絡上。

《汽車服務世界》專欄作者黃衛強曾說:經常有同行朋友(直營五六個店或者更多的)抱怨,為啥資本寧愿跟那些平臺玩燒錢游戲,卻不肯把錢投給我們這樣能盈利的實體門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排除有行業人士擔心:資本覺得汽修不值錢?汽修沒價值?


針對“資本-汽修連鎖”的話題,《汽車服務世界》專門與某創投公司高級投資經理人進行了探討,他坦言:“汽服連鎖也在繼續關注,沒有出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跟途虎有與差異化競爭的企業確實少見?!?/span>


一、國內汽修連鎖融資盤點


先來看看,近年來,國內汽修連鎖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情況是怎樣的?!镀嚪帐澜纭繁P點了兩個表格,一個是汽修連鎖近幾年來的融資情況匯總,另一個是2015-2020年期間,汽修連鎖與汽配供應鏈融資情況的對比。


首先,汽修連鎖近幾年來的融資情況匯總。

11.png

制表:汽車服務世界


其次,2015-2020年期間,汽修連鎖與汽配供應鏈融資情況的對比。

制表:汽車服務世界


結果匯總如下:

· 過去幾年,行業一共發生了52起汽修連鎖融資,2013-2014年6起、2015-2018年40起、2019年以后6起;

· 2015-2018年的融資數量占總數量的76.92%。其中2015年7起、2016年有9起,2017年有13起,2018年有11起。

《汽車服務世界》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1、2015-2018年,是汽修連鎖獲得融資的高峰期;

2、2017年是汽修連鎖的融資高光時刻,總金額達到14億元,其中車享家B輪融資達到了10億元;

3、2018年,維保遇冷、供應鏈賽道升溫,但汽修連鎖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表現仍舊尚可;

4、2019年開始,汽修連鎖融資金額開始驟降,雖然數量與上一年持平,但融資金額僅有2億元;2020年僅有1起600萬天使輪融資;

5、5年時間里,這些汽修連鎖雖然同獲融資,但境遇各不相同。不少汽修連鎖在獲得融資后、依舊在“連鎖賽道上持續”奮斗;亦有企業黯淡收場,有些已經進行轉型、有些被平臺型等企業收購、有些由于發展問題,后續大概率不會再獲得融資;

6、途虎養車在整個賽道上,相對來說最受市場認可。統計發現,途虎從“電商起家”以后(2012到2020年期間),合計完成了6輪融資,合計融資總金額超43億人民幣,其每一輪的融資前后,幾乎都伴隨著一次企業發展走向的重大轉型。


二、從“受寵”到“遇冷”,汽修不值錢?


明明曾經高光,為什么今天汽修連鎖卻難拿融資?難道是汽修連鎖不值錢?

答案當然并非如此,汽修連鎖一定是值錢的。

2015年,曾有資本人士預言:汽修連鎖會是繼B2B零配件后的另一個春天;汽車服務連鎖這類模式相對較重、但很穩、機會也很大。

事實上,有不少汽修連鎖如今是相當賺錢的。例如扎根義烏、在當地擁有30多家店面的騰飛;不邁出鎮上一步、用14年時間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開了5家店的京心達汽修連鎖。

汽修連鎖本身的生意價值,誰也無法否認。

但是,資本看中的,不只是“汽修連鎖自己能賺錢”,而是要讓資本方自己能“短時間內快速賺錢”。

上海老牌汽修連鎖聯擎汽車董事長 張成勇與《汽車服務世界》探討本期話題時強調:“資本永遠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張成勇是15年行業老兵,如今在重視線下門店的同時,致力于行業多方資源的高效整合,與不少資本群體有著深度接觸)

他算了筆賬:資本投資5年以后(資本從投資到退出的周期),一般要有8-10倍的回報率,扣掉各種費用該企業的年化大概在30-40%左右。

在此要求之上,資本會在投資之前朝兩個方向對企業進行預估:

1、能不能上市?

2、資本一級市場會對公司給出怎樣的估值?

事實上,如今大多數汽修連鎖面臨的現狀,的確不易滿足資本“快速賺錢”的目標,也無法讓資本判斷出“能上市”還是“能被一級市場買走”。

國內的汽修連鎖面臨著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

1、國內汽車后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業態本身較為多變,而汽修連鎖的發展也因入局者甚多、處于全方位的洗牌階段而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2、在政策、人力、房租、稅金四座大山之下,汽修連鎖不僅面臨著合規成本高的問題,還面臨著企業全方位升級的系統導入、人才體系、配件體系優化等其他問題;

3、行業配件盈利空間越來越小、工時費收不上來,門店包括汽修連鎖“盈利難”已成為既定事實;

4、汽修連鎖本身發展、擴張難度也大,標準化難做、可復制難度高,再加上沒錢,沒辦法做“快速復制”,自然也不能快速賺錢;

……

正是這些問題,讓“資本”不敢投汽修連鎖。不是汽修不值錢,也不是資本不青睞,只是因為資本無法判斷出行業絕大多數的汽修連鎖能不能讓它在短期內實現加倍、甚至數倍盈利。

事實上,一個汽修連鎖即便被資本看中,對于自身的發展一定是有促進作用?能否讓其長足發展?這其實是未知數。

一個品牌,一旦被資本投資、尤其是上市,相當于“暴露于日光下”,資本公司或整個市場都會更關注、并且清楚知道它的發展動態與成果,并且需要被資本推著跑,每一步都有著嚴格的KPI。

但對今天絕大多數的國內汽修連鎖來說,未必是絕好的事。

張成勇強調:“汽修企業的盈利增長模式是典型的線性增長。簡單地說,每開一家新店,就是員工、客戶等各個方面從頭開始累積,沒有捷徑可走,而從開店到盈虧平衡往往都需要一年半載,絕大多數汽修連鎖即便有‘錢(自有資產與資本)+資源(互聯網、同行或異業)+人(管理層+門店員工)’加持,都不一定能做到開店越多越賺錢?!?/span>

國內不是沒有汽修連鎖上市以后、發展反而走下坡路的案例。

新焦點200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以后,經歷了一系列瘋狂擴張,收購了臺灣麗車坊、長春廣達等當時汽車后市場發展較為強勁的企業,這也一度讓其成為汽車后服務市場中的明星及領軍企業。

但隨之而來的是,因為整個戰線拉得過長,新焦點開始有點招架不住,而在后期有資本助力后,新焦點又掀起過一輪新的圈地運動。即便如此,其整體經營狀況一直不算可觀,《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新焦點2017年度虧損增加至3.15億元。

“一邊是門店擴張帶來的營收增加,一邊是門店擴張帶來的成長期虧損”,是新焦點上市以后陷入的發展怪圈。

國外也有汽修連鎖上市后發展不順的案例。成立于1956年的Midas是美國當地的輪胎銷售及老牌汽服連鎖,旗下擁有超2600家加盟店,但上市以后發展并不順利,在2012年退市并且被TBC以3.1億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而Midas當時的營業額在15億美金左右。

不過也有發展順利的。Monro(美東最大上市汽車維修連鎖公司)1991年上市,上市時門店總數為143家,其上市以后,以“直營+并購”的方式快速擴張,門店數量呈幾何式增長,在2017年達到了1118家的門店數量。

但在國內,Monro的成功暫時難以復制。

愛分析在《MNRO:1118家店的快修連鎖是怎樣煉成的?|愛分析調研》一文中說道:MNRO得以相對順利的發展,連鎖業態成熟是并購的前提,信貸周期助力擴張。

不談信貸周期,只說連鎖業態,目前國內的汽修連鎖,仍處于“發展、整合”的初級狀態,離成熟階段還有相當一段長的路要走。


三、汽修連鎖沒價值?


汽修連鎖沒價值?當然不是。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汽修連鎖主要具備五種層面上的價值,除了上面提到的自身生意層面,其在資本層面、平臺層面、渠道變革層面以及行業發展層面,也分別以不同的形態、發揮著不同的價值。

1、資本價值;

2、平臺價值;

3、渠道價值;

4、合并/整合價值;

5、生意價值。

首先是資本價值。

汽修連鎖可以融合其他業態,放大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

目前,以單獨的汽修連鎖業態來看其資本成績的確不夠亮眼,但是它其實正以“融合其他業態、主要是融合供應鏈”的形式在發光。

比如途虎和華勝。

途虎是典型的修理廠連鎖聯盟反向供應鏈模式。有行業人士分析指出:“途虎核心是通過修理廠網絡的構建(從自營、代運營、加盟、到聯盟),獲得高滲透率的供應鏈采購權,然后反向整合供應鏈?!?/span>

而途虎工場店的誕生更是讓途虎的發展之路更為開闊,其在資本市場上也有了“差異化”優勢。騰訊及紅杉等各大資本力量看中的是“途虎工場店+流量”模式的誕生與走通,當然也包括“途虎創業團隊的執行力和轉型能力”。

今天,誰也不會否認,“途虎工場店”在“途虎的資本估值”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盤點發現,途虎如今公開的超43億融資中,超32億元是在其2016年推出途虎工場店、打造“工場店+流量”強管控模式之后,由騰訊、紅杉等頭部互聯網及資本方所投。

至于未來,途虎的行業及資本價值也會持續建立在其能夠將“終端連鎖品牌持續高效復制與供應鏈體系日益完善”二者統一的基礎上才會不斷放大。

   制表:汽車服務世界


還有華勝。

華勝最終以“以供應鏈為入口”獲得融資,但是“汽修連鎖”是華勝能夠順利開拓供應鏈業務的基石。

周大軍清楚:做好終端,才能更好發展供應鏈。“華勝始終以終端為核心,覆蓋、鏈接終端客戶?;貧w豪華車專修服務、聚焦自己是汽車維修,同時持續優化連鎖+供應鏈模式,供應鏈有利于融資、華勝的基因決定了我們更重視終端?!?/span>

張杰曾分析過美國市場,所得出的結論,與目前國內汽修連鎖在資本市場發揮價值的方式相似:

單純的配件生意價值真的不大,同時單純的汽服連鎖價值也不大;

美國4大的路徑是因為配件部分強大后,配件品牌掛汽修才產生的商業價值倍增。所以嚴格意義上,說NAPA,AUTOZONE 之類到底是個什么類型的公司我們已經區分不清楚了;

有一點是清晰的,就是他們是汽配和汽服都有的產業綜合體,真正的價值也許就是汽配和汽服的雙重加持才倍增。

除此之外,張成勇還有另一個觀點:“國內的連鎖業態是相當復雜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決定,但是這樣復雜的業態其實也包括了在各種內外部力量的沖擊之下,連鎖可以相對穩健的發展。因此,優質區域連鎖還有一種更長遠的資本價值,那就是‘入股、參股’的價值。”

其次是平臺價值。

互聯網等平臺企業在布局行業時,汽修連鎖是不可缺少的落地場景。

天貓、京東他們為進入汽車后市場以后,核心強調自己的能力是,能夠建立“人、貨、場”全覆蓋模式,支持門店發展。

這里的“場”,指的就是以“汽修連鎖”為代表的幾十萬家線下門店,也是目前他們正“反復攻克”的環節。

如果沒有“場”,“人、貨”就都沒有落地的機會,這也是汽修連鎖在平臺發展過程中所特有的價值。

· 新康眾推出天貓養車之后,陸續公布天貓車站、天貓養車、天貓喵養車平臺等模式,就是在全方面開發、并從對手手中率先獲取自己想要的“場”;

· 京東推京東京車會的時候,給出的官方說法就是,“京東賦能汽車后市場,將從千家掛牌門店開始”。

第三是渠道價值。

品牌商在試圖打通全產業鏈渠道的時候,擁有體系內的汽修連鎖,發展的時候就能省事省力,這種情況下,汽修連鎖有貫通渠道的價值。

2月,美孚、騰訊、途虎出資13.5億,成立了孚創,這其實就是一種渠道的打通。

三者的合作模式是:新公司成立后、串聯了多品牌商的正品渠道與服務,通過店面升級、建立中后臺管控、利用高效智能的數字化平臺鏈接上下游價值鏈,最終觸達更多終端車主。

而這件事情、核心需要、并且有機會展開更多落地動作的,目前主要是品牌商美孚。

孚創想要打造的“S2B2C”模式上下游一體化汽車養護生態,其先天條件在于:全國200+城市的1300+美孚1號?車養護門店,在它的品牌體系里,并且擁有一定的門店端、車主端影響力。

第四是合并/整合價值。

行業正處于洗牌期。在整個格局變化中,汽修連鎖核心需要做的事,除了憑自己的能力發展、升級,就是與其他門店或平臺等群里合并、整合之后升級,最終成為當地龍頭或者成為全國連鎖中的重要環節。

以單個區域區域為例,當幾個頭部連鎖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一個行業影響力企業/平臺牽頭,將幾個頭部連鎖合并在一起,合并成為一個更大的影響力品牌。

同時,該群體亦成為平臺型企業積極爭取的對象。天貓、京東、蘇寧、瓜子養車、途虎等,這些勢力在宣布入局汽車后市場、布局線下門店以后,所做的核心動作都是在通過各種方法(認證、掛牌、加盟等)整合線下門店或者區域連鎖。

最后是生意價值。

汽修連鎖的生意價值已經早早被認可。在《2016-2020年中國汽車后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就有數據顯示:2015年,74%的受訪企業在開展連鎖經營,直營連鎖為主要方式,越來越多企業走向跨省連鎖。

自此以后,“連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概念比從前越來越被行業所認可。

目前行業里汽修連鎖的生意價值主要以兩種形式體現。

一種是單店多店、或者小連鎖,它們靠專業、差異化生存,這類生意往往非常賺錢;

另一種是城市連鎖靠規模發展、靠品牌化賺錢,這也是行業里不少汽修連鎖正在努力的一個方向。該業態同時具有生意價值、并購前景及投融資價值,亦是汽車服務世界近年來重點關注及研究的領域。

汽修連鎖未來的資本地位將會如何?

雖然如今國內的汽修連鎖由于種種原因,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算亮眼,但它未來的地位究竟如何?是繼續平平無奇、還是發光發熱?這一點暫時無從判定。

但需要再次強調:資本如今對國內汽修連鎖不是不重視。相反,不少投資者一直對“汽修連鎖”處于持續的觀測階段。

汽修連鎖其實有機會滿足資本“快速賺錢”的要求。

資本以前預計“汽修連鎖能成為市場主導者”的理由是:“一個連鎖品牌,哪怕有機會做到1%的占有率,每年可以拿下70億的營業額(彼時汽車后市場的規模預計是7000億),這樣一個公司至少也有幾百億的估值”。

這段話的核心是: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一旦一個汽修連鎖能夠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就有機會達成“資本短期內賺快錢”的目標。

就像途虎。

今天途虎工場店以“融合供應鏈”的方式發揮資本價值,未來是否會以“線下連鎖為主體、同時融合供應鏈”甚至是“僅僅以線下連鎖門店”獲得資本青睞?可能性并非沒有。

目前,途虎快速擴張的勢頭已經展現。其開出1000家的速度越來越快。數據顯示:早期途虎工場店布局500家店需要28個月,如今5個月就開了400多家。因此,不排除途虎未來能“半年開1000家”、最終實現“百城萬店”布局的可能性。

關于資本看重的“規?;瘡椭?、智能系統及供應鏈”三點能力,途虎已經完成了智慧門店系統、門店管控體系、產品平臺及工場店線上線下同價同品同源的產品供應及服務體系的打造;加速推進反向供應鏈……這些都有助于途虎進入發展快車道。

除了汽修連鎖本身的發展可能性,還有資本投資的原則也能給“其他汽修連鎖”更多的融資機會。

一方面,汽修并非不被資本看好,只是相對來說資本優先考慮更易規模化的“汽配供應鏈”。

此外,資本優先汽配還有一點:現在行業對供應鏈的態度,讓資本在這個賽道上更有機會吃紅利。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康眾CEO商寶國提出的修配融合被廣泛討論,“行業將是以供應鏈為主導的售后模式”獲得更多人認可。

但是,行業對于“以終端門店為主導”模式的探討也沒有停止,比如周大軍始終堅持“以終端為核心視角”。因此行業未來究竟是“修主導配”,還是“配主導修”?答案未知。

另一方面,資本“關注大規模市場、青睞頭部/數一數二企業、選擇新模式新玩法”的投資特征不會輕易改變。

· 汽修行業目前擁有70-80萬家修理廠(含在冊與不在冊),這個過飽和、亟需整合的市場,規模相當龐大;

· 除了途虎以外,無論是天貓、京東、蘇寧、瓜子,或主機廠、品牌商、影響力連鎖,這些“有實力的群體”相互作用之后,再出一個或幾個強大的汽修連鎖并非沒機會,只是時間的問題。

至于是誰?天貓養車、京東京車會、全新美孚1號?車養護門店、米其林馳加、小拇指……誰也不知道,但誰都有機會。

至于喜歡“新模式、新亮點”,這更是資本骨子里的愛。

· 《汽車服務世界》與某創投公司高級投資經理人探討時,他提到自己一直在觀察一些汽修連鎖,看看他們有沒有新玩法;

· 今年獲得融資的“吾道養車連鎖”,也是由于“利用車險賦能、直接引流客戶、能夠對數據和交易行為形成系統性的分析”的新模式,獲得了600萬的天使輪投資。

縱觀前幾年獲得持續融資的企業,被投資也是因為有“模式上的亮點”,除了途虎的“流量+工場店”、還有暢途(國內首家管理直營、為車主提供專屬智能化養車整體解決方案的科技型管理企業)、集群車寶宣布“直營變直控,走向全國擴張”后,拿到了億元B輪融資。

行文至此,結論已出:汽修連鎖今天拿到的融資少,不代表未來拿到的融資也少。

厚積薄發的道理,終歸是沒錯的。




分享到: